研究者們第一次發現類似于魚竿或蠕蟲的納米顆粒相比梭型的納米顆粒能夠更加有效地穿透細胞或者類似于細胞核的特殊屏障。
這對于藥物的運輸系統來說是十分重大的突破。在癌癥的藥物治療領域,研究者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藥物精確地運送到靶點部位。
該團隊使用了一種新型的熒光顯微技術,這一技術使得他們能夠實時追蹤不同形狀的納米顆粒在單個癌癥細胞中的運動。
之后,他們能夠精確地定位藥物釋放的位點,以及如何在細胞中擴散。
"我們需要知道藥物是如何到達最終的目的地",研究者之一Hinde博士說道:"而我們如今有了可以追蹤這一奇妙過程的工具。另一方面,其它研究者們也能夠利用該技術去追蹤納米顆?;蛘咚幬镞\輸系統"。
"他們將能夠看到納米顆粒到達細胞核或其它細胞結構的方式以及裝卸貨物的具體細節,這在之前是無法達到的"。
不過,我們需要首先討論一下納米顆粒。納米顆粒是直徑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顆粒物質,他們最近被越來越頻繁地用于運送藥物到機體的指定部位,殺傷癌細胞以及幫助研究者們對整個機體進行系統的成像。
然而,問題在于納米顆粒并不是完美的。盡管目前很多納米顆粒技術十分有前景,但由于很多癌細胞緊密地壓縮在一起,因此存在無法精確制導的問題。
Hinde研究組檢測了4種不同形狀的納米顆粒:膠團狀與囊泡狀(這兩種都是橢圓狀的);以及魚竿狀與蠕蟲狀。
當研究者們利用不同的納米顆粒運送doxorubicin(一類癌癥藥物)時,發現魚竿型與蠕蟲型的顆粒在進入細胞時不會遇到任何問題,但橢圓狀的納米顆粒則難以進入任何細胞核中。
而進入核膜對殺傷癌細胞來說又至關重要。因此魚竿型與蠕蟲型的納米顆粒能夠成為首選。
"癌細胞與健康細胞的奶不結構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我們能夠精確調控這些魚竿型納米顆粒的三維結構,那么它們將能夠特異性地進入癌化的細胞內部,從而降低化療的副效應"。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Nanotechnology》雜志上。(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