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大學教授湯谷平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平淵聯合研究的涂有納米粒子的細菌可以有效傳遞口服DNA疫苗,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摧毀癌細胞,這是首次將納米涂層用于口服DNA疫苗的體內細菌傳遞繞過許多障礙,可有效地提高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強度。
根據科技部官方網站的最新消息,由浙江大學教授湯谷平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平淵聯合研究的涂有納米粒子的細菌可以有效傳遞口服DNA疫苗,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摧毀癌細胞,這是首次將納米涂層用于口服DNA疫苗的體內細菌傳遞,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國際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上。
首將納米涂層用于口服DNA疫苗的體內細菌傳遞
研究證明,涂有納米粒子的細菌可以有效傳遞口服DNA疫苗,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摧毀癌細胞,這是首次將納米涂層用于口服DNA疫苗的體內細菌傳遞。與未涂覆的細菌相比,涂覆納米粒子的細菌能繞過許多障礙,這些障礙限制了免疫反應并給抗癌DNA疫苗帶來了最大挑戰。
研究提供了一種重要的遞送方法,有效提高了口服癌癥疫苗的生物利用度。其設計的“活材料”,可將活細胞的優勢與非生物納米材料相結合,成功突破口服疫苗傳遞的瓶頸,產生了一種新的癌癥療法,通過刺激免疫系統的特定組件,可有效地提高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強度。
口服疫苗可抑制腫瘤生長
課題組研制的NP/SAL口服疫苗,能抑制腫瘤血管的形成,并最終抑制腫瘤生長。研究將疫苗注入已減毒的活菌(如沙門氏菌)的DNA,當疫苗接種給患者后,細菌侵入人體,就像一次典型的細菌感染,定植、復制并傳播它們的DNA及攜帶的疫苗。
項目研究首次表明,包覆納米粒子的細菌能夠更好地克服兩個障礙,從而引起更加強烈的免疫應答。納米粒子含有帶正電荷的聚合物,由于靜電的相互作用,能自組裝到沙門氏菌帶負電荷的細胞壁。涂覆的細菌能更好地耐受酸性的胃和腸道環境,提供物理保護,抵抗pH值的變化。具有“質子海綿效應”的涂層可吸收質子并致使吞噬體腫脹和破裂(滲透作用),從而幫助細菌逃避吞吐噬體。由于這些優點,涂覆納米粒子的細菌更容易達到較低部位的腸道來啟動所需的感染。
研究發現,接種NP / SAL攜帶納米涂層細菌的實驗鼠,有60%能在35天的研究時間內存活并無腫瘤生長。實驗鼠幾乎沒有體重減輕,從而表明該疫苗的毒性較低。湯谷平認為,這種使用納米粒子包覆菌的策略,可作為DNA疫苗載體用于多種疫苗,并可能用于多種癌癥的治療。(生物探索)